Generative-AI-For-Smart-City-Development-pic1

智慧城市大会 | 分会场七:生成式AI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举办时间:2025年6月28日13:30-17:00

举办地点:中国 · 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生态新城春和路9号)

分会场介绍

聚焦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探讨技术创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融合。邀请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介绍和解读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导向、技术前沿和建设进展,以及智慧城市领域的AI大模型,探讨AI大模型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实践路径,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分会场嘉宾

主持嘉宾

关庆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长江学者

报告嘉宾

邓敏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江学者

童云海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姚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刘辉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易修文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据科学家/副研究员

圆桌沙龙对话

邓敏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江学者

童云海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姚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刘辉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易修文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据科学家/副研究员

精彩抢先看

报告嘉宾

Generative-AI-For-Smart-City-Development-pic2
邓敏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江学者

嘉宾简介:
邓敏,工学博士,中南大学二级教授。一直从事时空大数据挖掘与智能服务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中2项重点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宝钢教育优秀教师、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等。兼任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智能化测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GIS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大数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等编委。

报告题目: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精细感知与智能挖掘关键技术及应用

报告摘要:

城市时空信息精细感知与智能挖掘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本报告面向城市数智化治理的重大需求,主要阐述城市时空信息“感知-融合-挖掘-预测”全链条智能处理理论与技术方法,具体讲述高精度时空信息感知与动态更新、多模态时空信息关联融合、高置信时空知识统计挖掘、智能化时空态势预测等关键技术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相关应用。

Generative-AI-For-Smart-City-Development-pic3
童云海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嘉宾简介:

童云海,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担任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协会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数据智能、数据隐私保护和开放环境下的多模态感知认知方法研究及其在智慧城市、智能医疗和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独立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一项,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100余篇。

报告题目: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城市管理异常事件的感知和关联分析

报告摘要:

分析城市管理异常事件感知的挑战,介绍多模态大模型近期的研究进展。提出以开源多模态大模型为基础,通过跨模态表示学习、参数微调等方法,实现复杂场景下不同视觉对象组合的城市管理异常事件的高层语义表示技术,构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城市管理异常事件的视频感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基于开源推理大模型的隐性因果分析,以更准确地关联异常事件,挖掘异常事件关联的成因,提升城市管理综合决策支持能力。

Generative-AI-For-Smart-City-Development-pic4

姚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嘉宾简介:

姚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时空大数据和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开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多项国家重点研发和巨头企业资助项目。荣获2020年国际计算机协会(ACM) SIGSPATIAL中国新星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23、202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2022、2023、2024年),2022年全球前沿科技青年科学家,2022年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已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总计被引用8000余次,其中ESI高被引/高热点论文13篇,现有相关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

报告题目:

地理智能的未来:大模型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深度融合

报告摘要:

随着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融合正引发新一轮的研究范式变革。本报告聚焦“地理大模型”这一前沿主题,系统梳理其基本概念、核心技术路径与代表性应用案例,旨在为地理空间智能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参考。报告首先阐明了地理大模型区别于通用大模型的本质特征,指出其需面向多源、多模态、时空耦合的地理数据,具备空间认知、地理推理与专业知识整合能力。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四个典型研究进展:GeoInfoRAG系统通过引入RAG检索增强机制,实现对地理文档的知识提取与问答;LandGPT模型在土地利用分类任务中引入多源信息和跨级判别策略,显著提升了分类精度;“问空”框架结合自然语言处理与地理数据库,支持用户以语言查询方式完成复杂空间分析;MGM模型则借助轨迹数据和掩码机制,完成对城市活动的时空推理建模。本报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通用大模型在空间理解、地理语义表达和高维数据建模方面的局限性,强调了构建专属地理基础模型的必要性。最后,提出面向未来的研究展望:通过模型架构优化、领域知识注入与任务定制,将推动地理信息系统迈向更加智能、泛在和人本的时代。

Generative-AI-For-Smart-City-Development-pic5
刘辉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嘉宾简介:

刘辉,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空间数据治理和人工智能新技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等工作。承担或参与部省级科研课题6项,获得部省级科技奖励1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SSCI 4篇、EI 5篇,参与专著1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

报告题目:

生成式AI在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摘要: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生成式AI正成为驱动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向智能演进的关键技术。围绕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领域实际管理需求,构建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框架,打通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壁垒,聚焦行政审批服务、规划知识查询、档案服务等领域构建典型应用场景并推动落地,切实运用大模型技术提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未来,需深化生成式AI技术在业务中的双向融合,持续推进数据治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行业知识图谱建设,深化大模型与业务的紧密结合,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管理赋能,为自然资源与城乡建设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升级提供技术驱动力。

Generative-AI-For-Smart-City-Development-pic6
易修文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据科学家/副研究员

嘉宾简介:

易修文,博士,京东城市数据科学家,北京市科技新星。研究方向为城市计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引用超4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具备10余个智能化系统的产业实践经验。曾获得ACM成都分会优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三等奖。

报告题目:

大模型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和思考

报告摘要:

市域治理和基层治理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市域治理场景中的政务工单,本报告分享大模型在工单分拨、类案检索、团伙识别的应用。针对基层治理场景中的地理层级,本报告分享大模型在社区边界范围生成、地址落位、空间位置问答的应用。最后,分享这些智能化应用落地背后的数据科学思考。

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简介

Generative-AI-For-Smart-City-Development-pic7

时间地点

大会时间:

2025年6月26日:会议报到

2025年6月27-28日:开幕式、主论坛及主题分会场

2025年6月27-28日:展览展示

会议地点:

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生态新城春和路9号)

注册报名

  1. 会议注册费2200元/人(注册费含会务费、资料费、会议期间餐费等),会议不接受现场注册及缴费。

Generative-AI-For-Smart-City-Development-pic8
扫二维码 注册报名

  1. 参会人员须在线注册提交信息后,提前将注册费汇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账号。汇款时请备注“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

对公汇款支付至相应账号:

单位名称:中国服务贸易协会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北新桥支行

账号:0200004309024906746

注:以上账户注册费只接受公对公汇款。

会议日程

Generative-AI-For-Smart-City-Development-pic9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 中国测绘学会会同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中国遥感委员会共同主办

特邀主办单位

  •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单位

  •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分会场主办单位

  •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上海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上海市测绘院
  •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智慧城市发展联盟
  • 上海数据交易所有限公司
  • 上海数据交易所时空地理数据行业创新中心
  •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
  • 中建三局数字工程有限公司
  •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园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省未来智慧社区研究院
  • 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
  •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
  •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莫干山地信实验室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 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 湖南省三湘社区发展基金会

支持单位

  • 北京测绘学会
  • 上海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天津市测绘学会
  • 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安徽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河南省测绘学会
  • 广西测绘学会
  • 山西省测绘学会
  • 浙江省测绘学会
  • 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贵州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广东省测绘学会
  •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支持媒体

新华网、科技日报、环球网、长江日报、中国日报网、湖北广播电视台、武汉广播电视台、深圳卫视、自然资源报、中国测绘杂志、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城市勘测》期刊、新浪网、搜狐网、网易新闻、凤凰网、财经网、金融界、野马财经、智慧中国、数字孪生网、GIS前沿、慧天地、国匠城、数字孪生城市、地信界、GIS智慧城市、麻辣GIS、月说、happy科研、信创纵横、智慧城市大讲堂、中溪学堂、数字孪生研习社等

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联系人:李 萍

电话:010-68716602、18801398718

联系人:王 丹

电话:010-68719822、17813234068

联系人:于菲菲

电话:010-68719860、18611381910

大会公众号:中国智慧城市大会

大会官网:http://www.smartcitychina.net

Q.E.D.